应用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石油化工、能源、环保等行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由于行业分布广、工艺复杂、生产过程中用到的气体种类多,而且在加工、储运、使用和废弃处理等环节也会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不仅会对工人的健康造成威胁,还会对大气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因此,有毒气体探测器在工业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使用有毒气体探测器,我们能够有效地预防泄漏事故的发生,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和生产的顺利进行。

应用领域

  • 石油化工行业:监控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有毒气体,如甲醛、硫化氢、VOCs等。
  • 金属加工行业:金属焊接、喷涂、铸造等环节,会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碳、VOCs等气体。
  • 烟草行业:烟草进行熏蒸灭菌,熏蒸杀虫的常用药剂会产生硫酰氟、溴甲烷、磷化氢、二氧化碳等。
  • 污水处理行业:在污水处理过程中进行氧化和灭菌,会产生氯气、氯化氢、二氧化氯等。
  • 建筑施工行业: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空气中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氨气等。
  • 食品加工业:新鲜食品储存及罐装食品生产,冷库中的氮气、二氧化碳,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二氧化硫气体。
  • 环保领域:针对有组织或无组织废气排放的监测,如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氨气、VOCs、臭氧、一氧化碳等气体。
  • 其它受限空间:如矿山、城市综合管廊、污水井、隧道、储罐、柑橘坑、窑窖、沼气池等有限空间,会产生或堆积大量的硫化氢、一氧化碳、甲烷的有毒有害气体。

气体类别

如氧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气 、硫化氢 、氨气、氟化氢、氯化氢、氮气、苯、甲苯、二甲苯、环氧乙烷、磷化氢、光气、二氧化氯、溴甲烷、硫酰氟、溴化氢、氟气、六氟化硫、双氧水、氰化氢、甲醛、臭氧、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等。

检测原理

电化学原理

电化学传感器通常由三个部分组成: 电极、电解质和半导体电极是传感器的核心部分,它是由金属或半导体材料制成的,可以与气体分子发生化学反应。电解质是一种导电液体,可以将电极与半导体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电路。半导体是一种特殊的材料可以将电极和电解质之间的电流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从而实现气体浓度的检测。

光离子原理

PID的原理是有机气体在紫外光源的激发下会产生气体的电离,PID使用了一个UV(紫外线)灯,有机物在紫外灯的激发下离子化,被离子化的“碎片”带有正负电荷,从而在两个电极之间产生了电流。检测器将电流放大,通过仪器仪表设备就可以并显示出VOCs气体的浓度。

红外原理

红外传感器是将待测气体连续不断的通过一定长度和容积的容器,从容器可以透光的两个端面中的一个端面侧边射入一束红外光。当红外线传感器波长与被测气体吸收谱线相吻合时,红外能量被吸收,红外光线穿过被测气体后的光强衰减满足朗伯-比尔(Lambert-Beer)定律,气体浓度越大,对光的衰减也越大。这时红外线的吸收与吸光物质的浓度成正比数据,由此可通过测量气体对红外光线的衰减来测出气体浓度。

热导原理

主要是通过测量混合气体热导率的变化量来实现分析被测气体的浓度大小。通常热传导气体传感器导热系数的差异通过电路转化为电阻的变化,传统的检测方法是将待测气体送入气室,气室的中心是热敏元件,如热敏电阻、铂丝或钨丝,加热到一定温度,把混合气体热导率的变化转化为热敏元件电阻的变化,电阻值的变化时比较容易精确测量出来的。

监测平台

工业安全物联网平台

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理念,整合企业的可燃气体等信息,实现日常监管、在线监测、应急救援于一体的智能化管理平台。通过在一些危险源或存在有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的作业区域内安装各类报警器或监测设备,通过有线或无线形式将各仪器仪表数据采集汇总,统一由平台进行智能分析和处理,为企业的日常监管和应急处理提供信息基础和决策依据。满足企业从日常生产、在线监测、职业健康、教育训练、应急救援、知识库建设等实施一体化管理。

系统采用传感器、即时通讯、移动互联、无线通讯、GIS地图等技术于一体,通过人防、物防与技防相结合,有效提高危化企业本身的安全意识,提升企业的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

相关产品